女性英雄电影,带来了哪些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黑寡妇 身世 女性英雄电影,带来了哪些思考?

女性英雄电影,带来了哪些思考?

2024-07-01 2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这不是某一部电影的思考,

而是关于漫威电影宇宙、DC电影宇宙中主要女性角色(诸如黑寡妇、猩红女巫、神奇女侠等)的对比思考。

超级英雄电影,作为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类型,在好电影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尽管超级英雄众多,但是无一例外,两家漫画界都相应的缺少女性英雄形象。

而这一现象,直到1941年2月才宣告结束,

DC推出了超级英雄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英雄形象:神奇女侠(Wonder Woman),

这一角色出现之初是为了超级英雄的阴阳平衡,故而常被视作“女性主义”的象征。

而另一方面,漫威公司也推出了“黑寡妇”这一漫画角色,深受观众喜好。

但是,和早期的主流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相比,

在女性超级英雄身上,却有着和男性英雄一样超乎常人的力量,这样的设定似乎是对女性角色的重塑,

这是否预示着女性角色在电影中摆脱了“客体”的地位,或者说“缺席”的状态呢?

接下来,红颜秀影将会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941年,DC公司推出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神奇女侠,紧接着又推出猫女、黑金丝雀、女超人、隐形女等超级英雄,

但改编电影之后,均遭受了滑铁卢。

作为漫画界的另一巨头、DC公司的老对头漫威公司自然不甘其后,

于1964年推出女性英雄:黑寡妇(Black Widow),随后接着推出了魔形女、猩红女巫、凤凰女等女性英雄。

2010年,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黑寡妇一角首次亮相于漫威电影宇宙,

在电影中,她以“特工/间谍”的身份出现在钢铁侠(托尼·斯塔克)身边,并协助(或者说出于某种命令)钢铁侠完成故事最后的任务。

时至2012年,漫威公司推出《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

正式开展其“漫威宇宙”计划,黑寡妇一角在电影中同样表现斐然。

不甘居于人后的DC公司于2015年的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Batman V Superman : The Dawn of Justice),重启神奇女侠一角,吸睛无数,

更是在2017年度推出了号称超级英雄史上第一部女性英雄独立电影:《神奇女侠》。

实际,史上第一部女性英雄独立电影为《猫女》,

只是因为票房等各种不利因素,而被下意识忽略。

与男性超级英雄不同,作为女性想要一跃成为和男性英雄相当的角色,似乎得付出非同一般的代价,

尽管所付出的代价不尽相同,但是这些“代价”唯一的“所指”(Yang Ge)。

“阉,首先是母亲的Yang Ge”,其次,“Yang 割以明确的方式接管了孩子们已经经历了的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全部放纵”。

作为女性,一生下来,相对于男性而言,就已经遭受了来自“父亲”的“Yang Ge”,

而在电影《复仇者联盟2》中,介绍了“黑寡妇”罗曼诺夫·娜塔莎的身世,

从她的身世中,可以看出,黑寡妇不仅经历了来自婴儿时期的“父之名”的“Yang Ge”,而后被训练成特工,

在这期间,黑寡妇被割掉了器官,因而又陷入了第二重“Yang Ge”。

而在《神奇女侠》中,

戴安娜一出生就受到了来自哥哥阿瑞斯的威胁。

在父系文化(或者说带有明显女性作为第二性别指称的当今社会现实)中,

女性作为男性的他者而存在着,这一点在《神奇女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电影中,故事发生的起源来自希腊神话,宙斯将亚马逊一族隔离在海岛上,与世隔绝,而亚马逊族本身也不老不死,

在这样的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在这个岛上,时间并没有流动,换言之,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岛上仍旧处于父系氏族社会。

亚马逊族本身存在的意义也只是防止阿瑞斯卷土重来,

在这样的电影语境下,女性(作为第二性别)被象征的秩序(父系指称)束缚着,在这象征秩序里,男性可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女性身上,

而亚马逊族无疑就是处在这样的境地中。

而对于黑寡妇而言,也是如此,

她从小被父母抛弃,甚至成为特工之后,仍旧被追杀,最后叛国,

最后,黑寡妇在鹰眼侠(Hawkeye)的游说下加入了神盾局(S.H.I.E.L.D.)。

如果对于黑寡妇来说,背叛国家(父亲)则是让她自己在决定自我身份,

那么加入神盾局则是她进入到另一个“父之名”内。

无独有偶,在戴安娜离开天堂岛进入人类社会的时候,

身边也有一个男性角色——史蒂夫·特雷弗。

与大部分超级英雄的本土身份设定不同(超人、雷神等少数英雄除外),

女性超级英雄的出身都是来自异域或被迫得到某种力量,

如同黑寡妇来自前苏联,戴安娜来自天堂岛、猩红女巫来自索菲利亚,《钢铁侠》中的小辣椒被绝境病毒侵染。

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女性英雄的戏份比男性英雄而言本就不多,

“异族化”的身份更是加剧了她们身上的“边缘化”、“非中心”特征,而与之对应的则是男性英雄的 “本土化”、“中心化”特征。

在这样的一组二元关系中,我们可以解构出以下两点:

①影视作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内、对外的意识形态的输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人人生而平等”,

随着军事实力的加强,美国(或者说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逐渐将自己世界警察,也即是所谓的“美国(欧美)中心论”。

同时,在美国文化中,“异族”,也即“外国人”,

其英语注解为“Aliens”,与外星人同词,

美国人自恃于世界警察的身份,不管世界上任何地方有动乱,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由此也解释了在《神奇女侠》中是以美国(史蒂夫·特雷弗)为主要视角来看待战争,

电影的最后虽是戴安娜拯救了世界,而她的身边仍旧有美国人的协助(史蒂夫组建起来的临时小组,以及最后史蒂夫需要为了争取自由而壮烈牺牲)。

而黑寡妇的情况则更为特殊,她的前身是苏联特工,虽被追杀,却叛逃到了美国,。

这样的设定,对于美国意识形态而言无外乎是在宣传“美国是世界的中心”(甚至连敌对国的特工都可以叛逃到自己的国家)。

②在父权秩序/女性作为第二性别的代指意义下,

作为符号的“女人”和妇女形象,从某种意义上巩固了父权秩序,

尽管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女性运动此起彼伏,但是事实上,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后冷战时代中在全球化进程中,

世界范围内被统一化成一个“世界统一体”图景,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共享”,在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颇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即关于“女性作为全职主妇/女性作为都市上班族的”二元讨论。

而将之置于家庭的“小环境下”来说,女人是意义的承载者,而不是创造者,

她们是次要的、依附于男人的(也即女性作为第二性别),因而在这一时期,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影视剧中会有着这样一个场景,

即男人回家,给女性带回家一份礼物:某品牌的家用电器,

这个家用电器自身的含义也便带有了某种暧昧性。

说回电影,从DC创造出超人这一角色开始,超级英雄形象便是以一种“硬汉”形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这种设定所传达出的“男权中心制”在超级英雄电影中比比皆是。

而女性英雄的“边缘化”设定,并朝着“中心”汇聚,则 是存在于“男权中心制”编码之下的表达,

在《复联》中,黑寡妇归于神盾局后,由于此前的“黑历史”,被迫依托于神盾局之下,

而在《美国队长3:内战》(Captain America 3)中,当所有的英雄都面对是否要签订条律的抉择的时候,

黑寡妇做出的选择是服从!

相应的,在《神奇女侠》中,

戴安娜和阿瑞斯决战的时候,史蒂夫做出了自我牺牲的选择,

“我拯救今天,你拯救世界”,

这样的一句台词不仅仅是主题的深化,更是对戴安娜的点醒。

在电影中,戴安娜虽然有着神一样的力量,但是在心智上却是一个傻白甜的设定,

史蒂夫与其说是一个绝佳的男性伴侣,不如说是戴安娜的人生导师,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中,正是史蒂夫一路引导着戴安娜的成长。

不论是黑寡妇,或是神奇女侠,

她们的电影带来的不总是视觉冲击,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漫威电影宇宙、DC电影宇宙中,女性英雄角色的荧幕形象尚且还处在某种“Yang Ge”的焦虑之中,同时也还面临着某种“去中心化”的处理,

那么这次,我们将从另外的角度继续这个话题的讨论。

众多周知,黑寡妇的扮演者极具人气,

她是有着最年轻的 “吸金女王”和“当代玛丽莲·梦露”之称的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

斯嘉丽有着高挑、火辣的身材,

她所饰演的黑寡妇罗曼诺夫·娜塔莎也同样具备这些特点,身为前苏联特工的她,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身体。

在主流叙事电影中,

男性是主体,掌握着主动性,女性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与“花瓶”符号。

比如在《钢铁侠2》中,黑寡妇以美貌成功潜伏在钢铁侠的身边成为他的秘书,

又如在《复仇者联盟》中,她以清纯可人的形象对自己的遭遇娓娓道来,企图感化绿巨人(Hulk)班纳。

神奇女侠的扮演者为以色列女演员盖尔·加朵(Gal Gadot),

在原著中,神奇女侠作为DC一姐,不仅拥有着修长的大腿,更有着傲人的上身。

在DC确定神奇女侠选角的时候,曾引来外界无数的质疑声,

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往往会以人物“自居”,会从心理上对剧中人物产生认同感,

在这样的编码下,由此产生出女性角色被二重观看的意义(来自剧中男性的目光和影院观众的目光)。

另一方面,在主流电影中,女性角色通常会按照男性主体的诉求来决定她的形象,

这也使得男性主体得以界定自己(较之于女性客体而言),

而“她的形象”或者“她的失败”,赋予了男性完整和权力的幻想,并以此来展现属于男性的“荷尔蒙”的呈现。

正如上文所言,荧幕上的女性角色处于一个“他者”,

而这样的“他者”往往在荧幕上是处在一种“缺席”的状态,

或者说她只是男性角色展现力量的一种途径,以此来消弭男性英雄对于自身的“焦虑”。

例如在电影《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中,

营救神盾局高层的一场戏中,黑寡妇不按照计划擅自拷贝资料,使得美国队长和她同时陷入了危机(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

在美国队长盾牌的保护下,两人才得以脱险。

但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

这样的“傻白甜”式的“花瓶”角色在大荧幕上不再受到欢迎,

女性英雄同样也不再仅仅只是性感的代名词,在一些场合,他们甚至有着足够的能力去扭转整个局势。

例如:《复仇者联盟》中,黑寡妇成功将钢铁侠和绿巨人纳入复仇者联盟中,

又如《复仇者联盟2》中,猩红女巫成功扭转超级英雄的颓势,

再如《美国队长3》中,猩红女巫救下了处在爆炸中心的美国队长,

在这里,女性所长期承担的“被拯救”的角色设定发生反转,成为了“拯救者”。

正如上文所言,女性英雄在故事中不再仅仅只是承担一个“被拯救者”的形象,

在大荧幕上,她们也不再仅仅处于“缺席”的状态,有的时候甚至能影响到剧情的走向,

注意这里的“影响”并非是早前叙事文本中的“被迫”的状态,而演变成为一种“主动”。

比如《美国队长3》中,

黑寡妇选择签订条约,但却又并未完全服从,最后甚至帮助美国队长和冬兵逃离追捕。

但是,女性电影的中心是我们的/观众的叙事认同,

是一种围绕女性主人公的观看结构,它必须提供对于“把女性物化(对象化)的”某种抗拒,而这一点反过来看,

其实,又恰恰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的明显特点”。

换言之,无论荧幕上的女性角色演变成怎样,都始终处在“被观看”的地位,

看电影始终是一个“男性化”的过程,在《复仇者联盟》中,黑寡妇看似被绑,实则是以一种“示弱”来套取情报。

在《神奇女侠》中,在天堂岛洗澡的史蒂夫看似是被戴安娜看光了身体,实则不然,

这是一种“性别颠倒”的处理手法,“女性”由于权力的丧失,使得男性成为权力的中心,

在《神奇女侠》中作为“神之子”的戴安娜无疑是“权力(神作为社会秩序的顶端的象征)”的中心,

相对而言,被囚禁在岛内的史蒂夫则丧失了自己的“权力”而陷入“焦虑”。

而后,当回到美国社会中时,

戴安娜的“权力”(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常识系统的认知)则转移到了史蒂夫身上,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史蒂夫组建的队伍以他唯首是瞻,

虽然戴安娜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但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又造成了许多麻烦。

如果说漫威旗下的黑寡妇,在复仇者联盟中尚处于“客体”地位,

那么DC旗下的神奇女侠的重启,无疑打破了这一局面,成为了女性超级英雄转战大荧幕,并完成“客体”到“主体”位置转变的成功案例。

截止到2017年7月1日,从目前的电影数据来看,

《神奇女侠》在国内上映仅一个月的时间,国内票房为6.05亿人民币,北美票房为3.30533亿美元,

打破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票房纪录,成为DC公司到目前在北美最受欢迎的电影。

从口碑而言,目前的豆瓣评分为7.2分,烂番茄新鲜度为91%。

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看,整个电影都是围绕着戴安娜的成长在讲述故事,

电影通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消弭掉来自战神阿瑞斯对于戴安娜的“焦虑”,

在电影中,两人都是宙斯之子,换言之,作为兄长的阿瑞斯在宙斯死后,对于戴安娜而言所承担着的无疑是“父亲”的角色,

戴安娜反抗阿瑞斯的战役看似只是一场女性的反抗(反对父权),实则一语双关。

站在一个普通的女性角度而言,这的确算是一场女性的崛起,或者说反抗的战斗,

但是,再想到戴安娜的出身,这样的桥段就另有深意,

作为一个在全是女性的天堂岛的部落公主,戴安娜本身就是权力的代表,更别说她还是神的子嗣。

再者,上文也有论述,

尽管电影讲的是戴安娜的成长,但是男性的主导作用在电影仍是十分明显的,

故而,尽管《神奇女侠》的成功使得叙事的主体转移到女性本身身上,但是仍是处在一种“男性中心”的编码之下。

从电影诞生之初到现在,女性角色的地位一变再变,

但是,女性角色始终没能摆脱固有的“他者”地位或者说仍是处在“男性中心”的编码下,

超级英雄电影作为电影类型的一部分,自然也难以避免。

但是,随着女性觉醒意识的日渐加深,

可以看到电影开始更多的关注女性本身,女性角色开始真正主动参与到电影叙事中,

《神奇女侠》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超级英雄,不仅在大荧幕上有着不输于男性英雄的能力,

在制成独立电影后也有着不输于男性英雄电影的票房。

随着近些年活跃在超级英雄电影大荧幕上的女性角色的日渐增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女性英雄在电影中不仅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多,而且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女性电影如何摆脱女性角色被“物化”的设定,或者说如何摆脱要依赖“女性话语的流通”来制作女性电影的弊端?

这样的问题仍亟待解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